2019-09-26 16:39:00 責任編輯: 微米生物 0
隨著“無廢城市”“垃圾分類”等政策在全國各地的推進實施,一度作為我國大多數城市生活垃圾出路主要方式的垃圾填埋漸漸走到了盡頭。
近期,全國多地傳來有關“垃圾零填埋”的報道,垃圾處理市場正進入“零填埋”時代。
7月2日,來自《中國新聞網》的一則報道稱,上海預計今年年底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同時,上海今年將加快生活垃圾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新增干濕垃圾處置能力近4000噸/日,干濕垃圾處置總能力達28300噸/日,促進生活垃圾末端處置向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轉變。
近日江西省住建廳提出,要切實補齊垃圾分類終端設施短板,確保全省各設區市中心城區2020年底基本建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2021年底實現“零”填埋,打通生活垃圾回收網絡與再生資源網絡通道。
據廈門日報報道,廈門的日均城市生活垃圾量已經達到5500多噸,伴隨著市內垃圾焚燒發電廠工程項目的建成投產,預計9月底達到滿負荷運營要求后,垃圾末端處理能力將達5500噸/日,廈門將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與此同時,廚余垃圾處理廠和餐廚垃圾處理廠也在進行相應的改造和提升。
國家層面,《“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下稱“規劃”)強調要加大存量治理力度,特別是對因歷史原因形成的非正規生活垃圾堆放點、不達標生活垃圾處理設施以及庫容飽和的填埋場進行治理,使其達到標準規范要求。對具有填埋氣體收集利用價值的填埋場,開展填埋氣體收集利用及再處理工作;對于庫容飽和的填埋處理設施,應按照相關要求規范封場。
生活垃圾將回歸資源化、無害化處理
據統計,2005年前投入運行的335座老垃圾填埋場基本上全部已經或即將停止作業。根據規劃(初稿),“十三五”期間,規劃實施垃圾填埋場封場治理項目845個,擬封場處理能力達15萬噸/日,占當前處理能力的21%。
▲“十三五”擬封場處理能力占當前處理能力比例排名前十的省或直轄市
根據規劃,到2020年,具備條件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建成區)要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此舉可以有效緩解一些大型城市填埋負荷大、土地緊缺、選址困難的問題。同時,也將減少填埋惡臭以及甲烷等的產生,減少生活垃圾滲濾液的產生。
集成互聯網+、智能化、自動化技術及專業服務團隊,微米生物一直在積極推進垃圾智慧分類、溯源管理、清運監管,搭建社區生活垃圾智慧分類回收體系。
對環衛管理來說,微米生物實現了對環衛管理所涉及到的人、車、物、事進行全過程實時管理,合理設計規劃環衛管理模式,提升環衛作業質量,降低環衛運營成本,用智能評估推動垃圾分類管理實效。讓科技改變環境,微米生物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