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2 10:54:54 責任編輯: 微米生物 0
《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已有一周,居民們分得怎么樣了?昨天,來自市城管局的統計數據顯示,屬于市屬清運管理的玄武、秦淮、建鄴、鼓樓、棲霞、雨花臺、浦口、江北新區等 8區,強制分類后廚余垃圾 量增加了3倍多。
“分類之初,每天收集的廚余垃圾幾乎為零,而現在每天達到了300多公斤。”秦淮區洪武路街道副主任王宏亮用這組數據“證明”馬府新村小區 垃圾分類正分得越來越好。記者昨天走進這個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老舊小區看到,除了居民們的“自覺”,這里還活躍著5支“垃圾分類小分隊”。
“做好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分類……”從馬府新村位于長白街的大門進入,小喇叭里便傳來垃圾分類的宣傳。距離大門不遠處的四分類垃圾房前,站著4名戴著紅帽子的“娘子軍”,居民前來投放垃圾時,她們就會上前一步查看,分得不正確的再幫忙一起分。
這4人是專門為督導垃圾分類建起來的“紅色娘子軍小分隊”。來自街道城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張媛是成員之一,她告訴記者,每天早晨7:00—9:00、晚上6:00—9:00,這支隊伍就會站在桶邊進行指導,“從10月底開始桶邊值守,居民們的分類技能是天天有長進”。
在小區另一個大門的垃圾房前,值守的是身著迷彩服的民兵,昨天是杜俊、孔鵬飛、陳雪龍三人小組值守。早晨7點,他們就站到了桶邊。杜俊告訴記者,因為居民們分得越來越好,他們最近時常像個“無事佬”。
就在記者采訪時,“小喇叭”聲漸行漸近,這是黨員志愿者司德健、何春華背著小喇叭在進行每天的工作,“11月1日開始,每天在投放高峰時段,我們就在小區里來回轉圈。讓垃圾分類這項工作深入更多人心,宣傳少不了。”司德健坦言,她倆現在成了小區居民們“最熟悉的人”。
洪武路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局二中隊的辦公地點就在馬府新村小區。在這里,執法隊員們還組建了一組執法小分隊,每天兩個執法隊員在小區一起參與宣傳指導,“《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后,所有執法隊員上路進行宣傳指導,對于拒不分類或分得不好的單位開具責任整改通知書,對于居民以勸導為主。”執法隊員朱智勇告訴記者,垃圾分類過程中,居民們明顯從“能分”到“會分”再到“主動分”。
除了“娘子軍”、民兵、群眾指導員、執法隊員組成的“小分隊”,還有一支“黨員模范團”,他們由街道領導班子成員、各社區第一書記組成,每天到現場宣傳、指導。
據悉,洪武路街道內,推進垃圾分類的小區共有103 個,收集點共有173個,廚余垃圾收運量已從10月份的200公斤提升至近3噸,目前仍在穩步提升中。
哪家垃圾分類最強?我市各區域小區都在探討。記者昨天在雨花臺區西善橋街道琥珀森林小區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小區共有15棟樓,每棟樓單元門口都有一個指示牌,告知居民收集點在哪里、距離收集點還有多遠。“這就避免了居民拎著垃圾袋不知到哪里扔的尷尬。”小區物業經理孫樂云告訴記者。
“要讓居民們愿意分,就要讓大家看到,不僅僅是散落的垃圾桶變少了,還要讓他們看到,垃圾房不是想象中的充滿難聞的異味。為此,垃圾清運頻次由原先的每天1次變成2次,力保點位上無垃圾桶滿溢現象。”孫樂云表示。
眼下,和馬府新村、琥珀森林等小區一樣,分得好的小區越來越多。而考量垃圾分類分得好不好,最關鍵是看廚余垃圾量的變化。
市城管局相關人員介紹,截至11月 5日,屬于市屬清運管理的玄武、秦淮、建鄴、鼓樓、棲霞、雨花臺、浦口、江北新區每天廚余垃圾的收運量已超過140噸,而11月1日前,這些區域每天的收運量僅30多噸。
“目前的收運量已經達到了11月 1日前的近5倍,說明一部分廚余垃圾已經被分出來。”相關人員表示,下一階段南京垃圾分類還要不斷推進,加強桶邊指導、上門精準指導,增加引導標識,增加夜間生活垃圾清運頻次。對于物業不作為的,分類工作做得不到位的,要加強執法檢查、督查。對于還沒有開展垃圾分類的小區,要做到宣傳到位、人員到位、收運到位才會撤桶并點,進行垃圾分類。